通过微课堂V2应用,我们可以快速搭建微信知识付费功能,例如微信付费视频,微信付费音频,微信付费图文,微信付费图片,微信付费进群等等,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只要在微人家后台接入你的公众号就可以了,非常的简单。
在线教育这个概念近几年一直很火,很多资本纷纷投入,想做出一个线上教育的大平台。在线教育是做不成淘宝级的大平台的,能做成淘宝级的是内容付费。微人家知识付费系统是教育行业专业SAAS服务提供商,帮助教育机构、教师以及企业学校等快速搭建在线教育平台,迅速开展网络教学,为您提供低成本做在线教育一站式解决方案,包含在线教学、直播录播、教学互动、课程点播、教学管理等多项功能,满足您对在线教育平台的一切需求。
在线教育做的不是流量生意,公司必须做重,自己老老实实提供服务,把控服务质量,慢慢发展。还有,想做出淘宝级的平台,在线教育不行,但内容付费可以。因为首先从性质上说,内容付费和在线教育很不相同。在线教育的服务效果很容易评估,你报了一个班,半年下来,提分多少,很容易判断。内容付费呢,其实和图书一样,属于兴趣型消费,你买了不一定都看,看了也不会特别功利地去评估效果。
物以稀为贵,内容付费是在免费内容泛滥下的必然结果。在信息无限,精力有限的年代,如何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成为了新的痛点。在这个大背景下,基于知识、经验的付费分享,已然成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互模式。当物质生活提高,关注更高层次的个人发展是必然。无论是前一段时间火爆中文互联网的在行、分答等付费问答产品,还是仍在高速发展的知乎live,它们的出现在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的同时也在创造和引导新的需求。内容付费的范畴大概是什么?其实广义来说,为信息、咨询、教育、视频、音乐等无形产品付费都应该包括其中。不过这里主要关注狭义的,更加非标准化的知识、信息和经验技能分享。
以效率最高的方式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是不变的需求。在基础教育带来的知识之外,信息、经验、技能和资源成为人们走出校园后也亟须获取的知识,无论是通过工作,自学,实践还是通过人脉,这类知识的获取成本可能要比在校园时高。再来看看什么样的内容更容易调动消费者付费。比起为信息付费,人们更愿意为自己投资——功利性的知识变现可能性更高。
从消费者的付费内容偏好来看,“能提高工作效率或收入的知识和经验”最被认可,有63.3%的人有意愿付费。其次是职业与学业的发展建议,达到将近四成的付费意愿。对比其他选项,这两项属于更具有“功利性”的知识,或者说更具“投资性”的知识——人们希望能够在获得后为自己的工作或者学习带来更大收益。而这种知识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比较高,在“知识经济”的市场上更为稀缺,获取成本比较高。
对作者而言,大部分非头部作者的优质内容,很难获得曝光机会。我曾经有个幻想,假如有一天,我写出了一篇可以得文学奖的小说,那我如何让这篇文章能被人看到并且被发掘价值?去知乎、简书这类平台发表,但我不是这些平台的大V,发的内容都不会被人看到。微信公众号就更不现实了,一开始就不可能有人来关注。而且,文学奖的水平普通用户无法鉴别,只能靠专业的编辑人员来审核。这么看来,还得去传统的媒体投稿。除了小说,别的类型也一样,在各大内容平台头部效应很显著的情况下,长尾的内容想要曝光,需要依赖平台官方对内容的审核分发。这种模式对读者用户,非头部的作者,和平台自身都有好处,对头部作者的帮助低一些,但也没有坏处。所以,我认为用户为平台的内容审核、筛选而付费,是更好的出路。
知乎的盐选会员现在在做的就是这个事情。知乎现在的付费内容有两个方向,一个是live,语音课程,另外一个是以图文内容为主的杂志、专栏、电子书。用户按月购买会员,就能看全部内容。需要收费的内容,在知乎主页中也是以付费看全文的模式呈现。我个人还是比较看到知乎专栏、杂志的模式的,不过刚上线不久,产品形式还不够成熟。知乎的变现之路异常曲折,最早上线的知乎live火了一阵后早已沉寂下来,盐选会员才刚上线不到一年,知乎的会员收费,和杂志、专栏的内容付费模式,后续的发展情况还需拭目以待。
在订阅号助手上,作者能清楚的知道哪个读者留过几次言,总共赞赏过几次。有了这几个数据,基本就能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了。实际情况下,作者只会针对某个读者的留言和赞赏看下他的历史数据,没人有精力去对成千上万的读者进行管理,这是一个量级问题。还有一个,有作者希望在公众号能看到读者的个人微信号并且能添加。再来一个,有作者希望增加付费阅读年费功能。还没完,有作者希望增加一个付费公众号排行榜。最奇葩的是,有作者建议微信团队推出「微信币」。你们自己感受一下这些「方案」,细品一下。如果你是微信的产品经理,会做何种考虑?这只是他们每天面对需求的冰山一角,真的,做微信的产品经理真不容易。
我们以为的很清楚、很明确,在用户看来就是不理解。每一个规则的增加,都会成倍增加产品复杂度。此时想起了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当然,这只是针对首次使用该功能的用户,走完一遍完整的产品路径,其实很多人就明白了。就像我们现在直觉性知道朋友圈的小红点数字代表有人给你评论或点赞了一样。对于苹果抽成,其实用户遇到的问题是不明确具体收入如何计算,也会天然地和赞赏功能进行对比。但你说有多少人会仔细去计算每笔收入的明细?反正我不会,实际体验一次大概也就知道了。与其通过一些说明或者解释来告知用户规则,还不如缩短用户的体验路径,让用户完整经历一次产品闭环。
早在2003年,当时还在独立发展的起点小说网(后期并入腾讯阅文旗下),就推出了VIP阅读制度。用户通常可以免费看前一本小说的前20万字,后面所有章节需要充值起点币(虚拟货币)才能阅读。按照每章节15起点币算,充值1元能看6.6章VIP内容,约2万字,用户花150元能看完一本320万字的网络小说。即便在刚刚发展起来的PC互联网时代,这种商业模式都大获成功,起点更是养活了无数网络写手,这种付费阅读模式已经持续了17年之久。网络小说价值高吗?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没价值,但充了钱阅读的人,就是为了娱乐看的爽,能让自己开心就是最高的价值。目前起点读书APP下载量早已超过1亿,可想而知用户有多庞大。所以,先不要下结论“没人会付费阅读”,哪怕只有很少一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