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付费阅读V2应用,我们可以快速搭建微信知识付费功能,例如微信付费视频,微信付费音频,微信付费图文,微信付费图片,微信付费进群等等,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只要在微人家后台接入你的公众号就可以了,非常的简单。
人都有猎奇心和窥视欲,付费阅读又恰好满足了这点。公众号的文章,培养的是用户阅读习惯。在人均年阅读书籍不到5本的今天,一个人每年阅读微信文章的字数,其实是非常惊人的。一篇文章几千字,十篇文章几万字,一个月阅读10篇微信文章,一年就会阅读几十万字了,即便只是碎片化阅读。其实很多人有一种习惯,当习惯了使用某个产品后,就会产生一定依赖感,这时候再转移到其他同类产品上,其实是件挺困难挺累的事。比如习惯用微信运动跑步,习惯用微信读书看书,习惯用QQ音乐听歌等。所以粉丝习惯了阅读一个号后,再转移注意力到其他同类号上,也存在依赖感和转移成本。
几元钱甚至几十元钱的商品,付费决策成本是很低的。现在的年轻人,花几元钱的决策成本是很低的。如果文章内容符合需求,很快立即付费。例如我自己的《社群教程》约4500人学习,前4个目录免费看,后21个目录要解锁。虽然生成裂变海报就能免费领取,但仍然有3000多人付1块钱阅读。在做另外一门课程《版权指南》时也发现,8.8元的单价很多人会立马付费阅读,都懒得领优惠券。(进入我的菜单栏,可以查看这两门课程)当然,学习课程潜意识就是需要付费,而文章大多数是免费的,真正要让用户付费阅读文章,肯定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说,微信收费阅读功能,三年前就有人向马化腾提议,马化腾也表示目前正在研究,但是,没想到一研究就是三年。如果微信三年推出付费阅读,那还有点意义,毕竟2016、2017年是知识付费的高峰,读者有热情,有需求;创作者有渴望有动力。但是,三年后的今天,物是人非,大环境早就不同往日了。据爱范儿报道,今日头条即将推出付费阅读功能。近日不少头条号运营者多收到了开通付费专栏的要邀请。由于这项功能还在内测,今日头条“付费专栏”最终的呈现形式,是否开放给所有头条号用户、平台会不会分成这些付费收入,目前还不得而知。
读者对公众号的热情,没以前那么高了,有读者说,免费我还不看呢,你还收费,更何况,读者都在变身观众,从读文章,迁移到看直播短视频,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迁移走了,还是有人只喜欢看文字,比如我,只是偶尔看短视频。但更重要的是,读者在以前的知识付费中,受了点伤,我们自己做会员的经历也发现,读者对于内容,并不会太在意,反而在意社群。
付费才能评论。微信的产品感,还是很强的。只有文章的付费阅读者才可以享有评论权,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大量的喷子。当然了,留言功能,肯定针对的是对文章的评论,而不是作者,所以,只有读全文章的人,才可以评论,这是理所当然的。付费文章被删怎么办?微信的机制,据说(我只是听说)付费文章如果被删除,那么会在七日内退款。这个设计对于用户来讲是非常人性化的,毕竟付费阅读了,就享有阅读权,作者删除文章,理应退款。
打赏模式与付费阅读模式的差异及关系。既然微信公众号有了打赏模式和付费阅读模式,那从两种模式的基本场景以及读者的预期有什么差异?进一步分析,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这两种模式,是属于互斥关系,还是属于互补关系,等等。首先,谈谈打赏模式与付费阅读模式的基本业务场景。对于读者而言,打赏模式,是不具备强制性的,用户是基于对内容的认可程度进行付费选择的。当然,极端情况下,也会出现对内容的极度不满而带有奚落的心理进行的付费。总之,是属于事后基于满意度的评价与补偿。而付费阅读,读者基于对文章开放一部分内容的阅读,引发一定兴趣后,才考虑要不要阅读剩余未开放部分的内容。如果读者阅读开放部分的内容后,对其他的内容,已经有自己的设定或者预判,从而决定是否付费,这增加了读者的决定难度。
付费阅读模式,还与内容的渠道有直接关系 ,如果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对于读者而言,是独家的,是唯一性的。又是读者想阅读的,那就会加大付费的意愿。但实际的结果,不一定是这样的。在目前的付费阅读模式下,根据蛇叔的实测体验,仅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下,就发现至少在将微信公众号内容同步的情况下,在腾讯新闻客户端、看点快报客户端、腾讯新闻小程序等好几个入口能够阅读到被设定为付费模式的全文内容。更不用说,用户还可能通过已经付费的读者的截图,或者发布者在其他平台发布,都可能读到。这都会影响实际采取付费的行动的效果。
内容付费给大部分用户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从微信上线付费后的一些用户调查来看,大部分用户看到公众号收费后会直接取关。免费的内容我都看不过来,为什么还要去看付费的内容呢?现在微信公众号内容付费这个领域中的玩家,得到、喜马拉雅是比较有名的,他们做的是偏向课程、学习性质的,内容以视频音频为主。视频音频课程需要付费,这还比较符合用户认知。而图文内容领域,可以说目前没有付费做的比较好的玩家,这个领域的老大知乎,已经在内容变现上曲折地探索了好几年。
互联网出现前,内容处于纸媒时代。用户想看任何内容,都要去线下买书、报纸、杂志。这个时代,内容具有稀缺、中心化、以及需付费这三个特征。内容数量是相对稀缺的,由报纸杂志社的编辑们整理好内容,统一分发到每个想要购买的用户手中,用户需要为报社杂志社官方的审核整理工作而付费。作者只有投稿拿稿费一条出路,如果稿件没被筛选上,就没人看了。互联网出现后,各类内容通过互联网这个载体,产出和传播的成本大幅降低,于是内容的特征变成了泛滥、去中心化和免费。到处都是内容,用户可以随意搜索查询,而且内容创作者的IP效应变得非常突出,用户可以通过关注作者查看这个作者的所有内容。这个时代很少有报社官方审核这一说,最重要的是流量,内容的最大盈利模式变为了流量广告,不再是用户直接付费。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容付费几乎没有必要,用户也已经习惯了免费的内容。
对读者用户而言,内容越来越多,找内容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在这个各个APP都有海量内容的时代,用户的需求已经从哪些内容是我想看的,变成了哪些内容是我不想看的。如果是打发时间那还好,但如果用户想从海量内容中筛选出高质量的内容,几乎无从下手。当用户对内容的质量有需求后,平台的内容审核能力自然,是比用户自己在各个标题党中分辨要靠谱的多。用户相信平台的审核能力,自然会在看内容之前相信这篇内容的质量,有理由为内容质量和节省的时间而付费。帮助我筛选有价值内容的需求,今后会逐步扩大。